名家授课

当前位置:首页> 专业认证> 名家授课> 正文
  • 【课程·回顾】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教授为《互联网+”背景下江西夏布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人才培养》研修班作专题讲座
  •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27 15:26:32 点击数:次 字体:【
  • ​第八讲

         10月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为江西文化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江西夏布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人才培养》研修班的学员们作了题为《用传统手工艺之韵描绘当代之美》的专题讲座,邱春林老师在讲座中针对传统手工艺发展前景展开讲解,让在场学员受益匪浅。


    专家简介:

    邱春林,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设计与文化》《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师》《传统技艺保护论集》等13本,发表论文和文艺评论140余篇;主持2项国家社科艺术学重点课题;兼任文旅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及督导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特聘副会长等职;2021年获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课程·回顾

      邱春林教授首先指出国家高度重视支持传统工艺的高质量传承发展,并具体介绍了十余个部门对关注振兴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明确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传统工艺的发展,也是农业、工业及各产业全方位发展。

      接着邱春林教授从手工业的发展背景、发展速度以及生产方式展开叙述,指出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过程转化为传统文化价值。

      邱春林教授提出,传统手工艺应注重实现创造性发展并将其变为引领性文化内涵。大国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十八大之前仍是市场竞争及技术竞争,而在这之后大国竞争制造业已经回归本土,这就导致了违背市场竞争原则,一个优秀大国要继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寻找未来发展的动力及价值,应注重民族的文化,并且要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决不可割断自我民族命脉。

    一、自21世纪以来,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属性日益得到凸显。传统手工艺即有经济、文化的特征也有科技、艺术的特征,同时存在不同属性。

      1. 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传统手工艺由工业经济逐步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

      2. 随着非遗产业保护工作的开展,传统手工艺作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样板。传统价值的载体,文化属性得到确认,文化影响力逐年扩大。

      3.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上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之路。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他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与传承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热情点赞那些植根于人民群众朴素劳动、传承守护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5. 2017年3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签发了由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受各项政策的激励,加上官媒和自媒体的推动,近年来全社会掀起来一波又一波的“手工艺热”。

      邱春林教授讲到:传统手工业生产也要以创意设计为驱动,以个性化消费需求为导向,注重工艺与艺术、日用与审美、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不仅实用性强,还要具有文化特色和时尚流行样貌。要具有传统工艺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注重传统的面料肌理美以全新的美感、质感和风度出现。

    二、传统工艺顺应生活方式变迁的能力极大增强,衍生出符合当代生活方式的生活美学。

      1.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出台,从政策层面上推动传承人主动去顺应时代变化,非遗司有计划地推进了传承群体的研培计划,像“致敬生活”“现代设计走近传统工艺,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换”“时尚非遗”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直接推动了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换。

      2. 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创作和生产逐步从过去的仿古产品和礼品转向真正去关心民众的生活需求,出现全面回归生活日用的大好趋势。当传统工艺的产品形态大为改观之后,其背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更容易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民众的真实认同。

      邱春林教授提出传统工艺不仅要和数字化、科技化手段结合,更要遵循当今发展潮流,跨平台拓宽传统手工艺影响力,拓宽推广销售渠道。

    三、传统工艺从传统营销方式向网络营销转变;从销售物质产品向讲非遗故事、传播文化转变。

      1. 由于传统工艺规模企业减少,以个体劳动居多,自媒体正可使之如虎添翼。2020年之后,新冠疫情影响了线下经济,倒逼传统工艺企业快速转向线上,通过直播带动人气,将观众转化为目标客户,从而带来线上经济的大爆发。

      2. 互联网思维深入影响到传统工艺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并促使传承人增强自己的文化服务意识。

    四、非遗保护事业与国家重大战略结合紧密,传统工艺深度参与了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社会治理工作,其社会服务能力大大提高了。

      传统工艺,易组织生产,工艺易学,回报见效快的特点,国家大力发展一家一户的加工作坊。“非遗扶贫”正是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指导下采取的具体措施。

    五、非物质文化要有体验经济的逻辑,发展体验经济,增加文化服务的价值,要具有文旅融合下的文化体验。

      1. 随着物质充裕时代的到来,物质产品的附加值会降低,取而代之为文化服务价值的增加,近年来传统工艺行业开始注重发展体验经济,即把传统工艺的生产流程和核心技艺等作为观光内容,以手工作坊、展示厅与博物馆为体验空间,为消费者提供观光、培训、休闲购物、自己动手制作等多种服务。消费者在获得新奇而饱满的感官体验同时,对传统文化遗产生深度的情感认同感和价值认同,这既是体验经济的内在逻辑,也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核心述求之一。

      2. 最早将非遗保护与人文旅游相结合的是原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第一、二批生产保护示范基地企业,近年来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迅速,有越来越多的非遗保护单位把发展体验经济作为非遗保护的创新举措。

      3. 随着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街、工业遗产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大量人文历史景观需要传统工艺来活化。物质遗产作为文化空间给传统工艺平添了历史厚重感,手工技艺则让遗产“活”起来变的生活化。

      4. 在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出现各类专项传统工艺体验馆。

      5. 非遗进景区愈来越热,逐步形成非遗主题小镇、非遗养生游等新兴旅游行等形态。从发展旅游的角度看,传统工艺作为“活着”的传统,本身具有可观赏性,其产品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资源特色,从传统工艺角度看,旅游有助于提升传承人的创造力水平。

      最后,邱春林教授也为如何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之路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十四五”期间,传统手工艺走上高质量传承发展之路。需努力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型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必须做到:1.提高手工艺传承水平;2.完善手工艺传承体系;3.完善激励措施;4.保护民族手工艺;5.提升人民对非遗的价值认同;6.提升发展活力;7.加强品牌建设

    二、发展传统手工艺,要谨防一味追求规模化、集团化、做大做强的工业思维。

      必须做到:1.鼓励传统工艺小微企业做到“小而全”,企业功能俱全,满足生产、展示、销售、技艺喘息、观光、体验多重功能,真正向产品经济和体验经济并重的发展新模式转型

      2.鼓励传统工艺小微企业做到“小而美”,工坊美、工匠美、产品美,有条件的企业可利用老历史街区、古街古村等作为自己的工坊。

      3.鼓励传统工艺小微企业做到“小而强”,指产品竞争力强和文化服务能力强,重视材料美、重视创意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的边界也在不断变化,相信各位学员都能从这次讲座中获得不菲的启示。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